尼泊尔,一个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内陆国家,与中国有着长达1415公里的共同边界。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早在公元前的一些时期,西藏地区与尼泊尔之间就可能已经有了通过喜马拉雅山脉的贸易路线,这些路线被称为“盐之路”或“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这些早期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商人和朝圣者进行的,而后在佛教从印度传播到中国的东进过程中,这里成为一个重要通道。
现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作为中国山水相连的的友好邻邦,中尼两国关系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水电站建设到加工业,从旅游业到农产品加工,这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深厚佛教文化底蕴的“高山之国”,正以其独特的“福报”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广大投资者的目光。
佛教东进下的互访交流
中尼友谊的千年情缘
公元4世纪,中国东晋高僧法显踏足尼泊尔,探寻佛教真谛,归国后写下影响后世的《佛国记》。而后不久尼泊尔高僧佛驮跋陀罗来到中国,两人合作翻译出了《摩诃僧祇律》等佛教经典,成为中尼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展开剩余90%中国唐代时,尼泊尔尺尊公主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在民间留下一段美谈。公元641年,玄奘大师从长安出发,经过无数艰难险阻,抵达古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期间,他游历尼泊尔,到访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在其著作《大唐西域记》中记录了尼泊尔的风土人情,为后世留下珍贵文字记录。据有关学者研究和解读,吴承恩所著《西游记》中的比丘国,便被认为是现今的尼泊尔。
到了元代,两国持续保持联络,尼泊尔著名工艺家阿尼哥率工匠来到中国,主持修建了北京妙应寺白塔等宏伟建筑。这一桩桩佳话,激励着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相知相亲。
1955年,中尼两国正式建交。此后,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越加深化。2016年1月1日起,尼泊尔给予中国公民免签证费待遇,尼泊尔旅游部门主管萨拉德·普拉丹表示,这是“以示友好,感谢中国最近对我们的帮助”。
喜马拉雅南麓明珠
尼泊尔的文化经济魅力
宗教信仰的聚集地
尼泊尔的传统与现代
尼泊尔是一个印度教、佛教为主要宗教信仰的国家,这在建筑、艺术、节日和日常生活方式中多有体现。
尼泊尔的加德满都谷地自古就是政治文化中心,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如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帕坦杜巴广场、博达哈大佛塔等景观,展示着尼泊尔宗教建筑风格。这些建筑中,像帕苏帕提纳寺的尼泊尔式塔顶和博达哈大佛塔的圆形结构,便有印度教的神祇形象,也有佛教的莲花、法轮等符号。
此外,该国的唐卡绘画作品中,往往描绘印度教的湿婆神、毗湿奴神与佛教的佛陀形象,甚至还有两者神话故事的结合。雕塑作品中也常见到印度教的三相神与佛教的观音菩萨并列。
在饮食上,尽管印度教徒和佛教徒都倾向于素食,但两者在食物的准备和禁忌上有所不同,比如印度教徒通常避免食用牛肉,因为牛被视为圣物。而佛教徒普遍遵循素食或半素食的饮食习惯,完全避免食用任何形式的肉类。
尼泊尔神牛节
近年来,尼泊尔的城镇尤其是首都加德满都,正在经历着城市化变迁,采用现代设计理念与建筑技术的住宅区、购物中心、电影院和办公楼接连涌现,西方生活方式在尼泊尔年轻人中也变得越来越流行。这种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相互交融,构成了尼泊尔文化动态融合的复杂景象。
发展与挑战
尼泊尔的经济转型
尼泊尔国土面积14.7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农业国,2023年统计人口约3059万,80%的人口以农业为生,总受教育率约为65.94%。根据尼泊尔国家统计局公布预测数据,本财年(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尼泊尔人均收入1456美元。这个水平换算成人民币的话,月收入不足千元,曾经尼泊尔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直至2021年11月24日,联合国大会才通过关于尼泊尔脱离最不发达国家行列的决议。
由于境内多山地,尼泊尔耕种农田有限,农业技术水平不高。这里的交通状况也相对落后,大部分为山区土路,远程运输多依赖汽车、骡子和人力。加德满都国际机场是唯一能够承载国际航班的机场,此外还有不到60个小型机场。
加德满都国际机场
尼泊尔电器、汽车、通讯等工业品多依赖进口,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羊毛、皮革等。在尼泊尔,如果以人民币计算,月收入超过3000元算是高收入,普通工人月收入约1500元,劳动力成本较低。
尽管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但尼泊尔政府在近年来积极吸引外国投资,致力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等领域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水电站建设、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由于尼泊尔的水电资源极为丰富,其水电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为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投资空间。
中国企业建设的尼泊尔上马相迪A电站
投资机遇
尼泊尔市场的广阔前景
坐落于喜马拉雅山脉怀抱中的尼泊尔,有“高山之国”之称,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其境内多山,河流众多,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尤其是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源头地区,极具水力发电潜力。除此之外,尼泊尔在旅游、制造业、农产品、手工艺品等领域也有相当大的开发价值。
No. / 01
水电站建设
尼泊尔拥有巨大的水能资源,预计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超过83000MW,但至今仅开发了不到1%。2022年,尼泊尔的水电装机容量约为1500MW。尼泊尔政府鼓励外资参与水电开发,提供税收优惠、土地租赁便利和电力购销协议。
No. / 02
加工制造业
尼泊尔的制造业基础较弱,但仍有一些特定领域表现出增长潜力,如纺织品、水泥、手工艺品、家具、电子设备等。尼泊尔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和设立经济特区来吸引制造业投资,鼓励外国企业在当地设立生产基地,特别是轻工业和出口导向型制造业。数据显示,加工制造业为尼泊尔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时也为该国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入。
No. / 03
旅游与酒店业
尼泊尔以其壮丽的山景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闻名,是徒步旅行和登山的热门目的地,年接待约120万国际游客,旅游收入超10亿美元。加德满都谷地的寺庙和宫殿、佛陀诞生地蓝毗尼等都是热门景点,境内的珠峰南坡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登山路线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登山者和探险者。目前,尼泊尔政府正在努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酒店和度假村的开发也是关键投资项目。
No. / 04
农业与农产品加工
农业是尼泊尔经济的支柱,占GDP的约30%,提供大部分人口的生计。这里的主要农产品包括稻米、小麦、玉米、茶叶、咖啡、柑橘类水果和药材等。尼泊尔的农产品中有一些具有特色和高品质,如高山茶叶和喜马拉雅蜂蜜,拥有不俗的发展潜力。
No. / 05
手工艺品
尼泊尔的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技艺而闻名,包括羊毛地毯、刺绣、金属工艺品、木雕和唐卡等。这些手工艺品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艺术传统,使用的高山羊毛、纯铜、银、檀香木等材质极具价值。其中许多工艺品被视为收藏品,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收藏价值很高。
对话尼泊尔大使
月印万川积极推动中尼友好合作
在中尼友好合作的大背景下,万物并育创始人、月印万川国际公益基金会主席央金卓玛拜访了尼泊尔驻华大使比什努·普卡尔·施雷斯塔。施雷斯塔大使表示,尼泊尔新政府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学习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以此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施雷斯塔大使特别强调了水电站建设、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是尼泊尔现在支持重点发展的产业。希望能借助优势资源积极推动两国文化交流,推动更多的中国企业投资尼泊尔,促进两国各领域的务实合作。
携手同行
开拓尼泊尔投资新天地
尼泊尔前总理普拉昌达在2023年一带一路峰会期间访问中国,高度赞扬并支持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同时推动了两国之间跨境铁路的合作。2024年7月15日,尼泊尔共产党主席奥利在加德满都宣誓就职,成为新一届联合政府的总理,奥利总理在此前的联合会议上明确表示,尼泊尔希望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得到中国的资助。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在友好和平的基础上,中尼双方完全可以展开深层次的贸易合作,依托尼泊尔的地理资源优势,推动更多中国企业走进尼泊尔,拓展南亚市场,实现合作共赢。
昔日跋山涉水觅商机,今朝携手共绘新篇章。尼泊尔无疑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的一个投资新高地,就像它的“佛国”文化一样拥有巨大的“福报”,值得广大投资者密切关注和积极布局。相信在这里,中尼双方携手同行,可以开创出充满生机的未来。
月印万川平台服务优势
月印万川平台是一个中国企业出海投资的国际资源平台,已与世界120多个驻华使馆及几十个国家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深厚的个人友谊,资源共享给企业共同出海,以务实开拓海外投资市场,保障海外资金安全、人身安全。
我们以海外强大高级资源为背景,支撑企业发展,帮助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截至现在,已有200多家中国大型企业加入并成为会员单位;为许多国家的大型项目提供了资金与技术支持,推动海外投资落地项目超50亿美元。
发布于:北京市掌心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