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高中生家长们、老师们还有心理咨询师们,你们好哇!现在这时代,手机那可是成了生活里的“超级必备神器”,人手一部,甚至好几部。对高中生来说,手机虽然方便得很,但一不小心就容易陷进去,变成“手机奴隶”。那问题就来了,心理咨询师该咋给手机上瘾的高中生做心理辅导呢?
咱第一步,得走进他们心里,找找上瘾的根儿。这就像医生看病,得先知道病因才能开药。咱得和学生们像朋友似的唠唠嗑,让他们把心里话都倒出来。有些学生是学习压力大得像座山,只能在手机的虚拟世界里喘口气;有些是现实社交不咋顺,只能在手机社交软件里刷存在感;还有些就是被周围同学带偏了,觉得玩手机那叫一个时尚潮流。
就说有个叫小辉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可父母和老师又眼巴巴地盼着他考好,他压力大得都快爆炸了。结果呢,他一头扎进手机游戏里,在游戏里当“英雄”,找成就感。咱知道这原因后,辅导起来就能有的放矢啦!
第二步,得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使用观念。好多高中生就只瞅着手机好玩、方便,根本没意识到过度玩手机的危害。咱得拿些实际案例和数据,给他们好好上一课,告诉他们长时间玩手机会让视力下降,像个“睁眼瞎”;颈椎疼得像断了似的;注意力也不集中,学习成绩那是一落千丈,人际关系也变得稀碎。
咱可以给他们讲讲那些因为沉迷手机耽误学业的真实故事,让他们知道这事儿有多严重。也要让他们明白手机只是个工具,不是生活的全部。合理用手机能帮他们学习知识、开阔眼界、提高效率,比如用手机查资料、听英语、上在线课程啥的。
展开剩余57%第三步,协助他们制定科学的使用计划。等学生们认识到手机上瘾的危害,想改变的时候,咱就帮他们量身定制一个使用计划。这计划得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学习任务、时间安排、兴趣爱好都得考虑进去。
比如说,规定每天玩手机不能超过一小时,而且得先把作业和复习搞定了才能玩。把这一小时分成几段,每次玩个15 - 20分钟,这样既能过过玩手机的瘾,又不会陷得太深。咱还得鼓励他们多参加户外活动和兴趣小组,把注意力从手机上拉出来。
第四步,助力他们建立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心理辅导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己管自己。咱可以教他们一些自我控制的方法,像深呼吸、转移注意力、自我暗示啥的。当他们想玩手机的时候,先深呼吸几次,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想想学习目标和计划,或者去干点儿别的有意义的事儿,比如看本书、画张画、做点儿运动。
咱还可以让他们找个监督人,父母、老师或者同学都行。要是他们违反了使用计划,监督人就提醒提醒他们。通过不断实践和锻炼,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肯定能越来越强,最终摆脱手机上瘾的“魔掌”。
高中学生手机上瘾这事儿太常见了,得靠心理咨询师、家长和老师一起使劲儿。咱走进学生内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观念,帮他们制定计划,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就一定能让他们摆脱手机上瘾,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主讲人:北京权威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心理咨询师、高级中学心理学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背景。经过整合以人本主义为中心,结合青少年自身学校人际、师生、同学关系,亲子关系,在校表现等综合全方位因素针对性心理咨询,同时给予父母在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专业性指导,走出了一条独特而有效的咨询道路。
发布于:安徽省掌心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